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 霍福鹏:在技术层面,过去关注算法等单点技术突破,现在则涉及算法、数据、算力等整个技术体系的升级。在应用层面,过去大家可能看到人工智能在语音助手、图像识别等个别点上的应用,现在则扩展到医疗、教育、金融、交通、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这些不只是局部的、技术点上的突破。因此,也就有必要出台更加系统性的文件,加强顶层设计。
霍福鹏表示,人工智能正在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为经济运行、社会治理等带来更深层次的变革。对“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实施,可以更好地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形成发展合力。
文件聚焦哪些重点领域?
在这次“人工智能+”行动当中,都设立了哪些发展目标?这些目标涵盖了哪些领域?
专家告诉记者,《意见》聚焦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6大行动领域,提出了17个具体发力方向。实施这些行动,可以帮助我们更精准地抓住人工智能应用的重点方向和实施路径。同时,还有助于解决人工智能“不会用”“不好用”“不能用”等问题,加速场景开放和供需对接,释放更大应用潜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 霍福鹏:与此前我国实施的“互联网+”行动相比,此次“人工智能+”行动实现了从“信息连接与扩散”向“知识运用与创造”的跃升,推进经济社会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作者:吴昊 张艺瑾 李唐 黄玮
汇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