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天津市蓟州区发生山洪,最大降雨量出现在了该区下营镇。
“我今年63岁了,活了大半辈子还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雨,水突然下来,确实挺猛!”董云鹏边说边俯身清理洪水冲下的碎石。
董云鹏是下营镇常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常州村地处山区,海拔落差大,大雨来临时,洪水倾泻而下,将村内部分道路、通信设备冲毁,造成村子一度通信中断。
“除了村民,当时村里还有部分游客滞留,我很担心他们的安全。”董云鹏说。
电话打不出去,但也不能干等着。紧急时刻,董云鹏组织村民自救。他一边找来村内可用的底盘较高的车辆,一边安排青壮年抢修道路,将村民和游客疏散下山。
动员转移并非易事,但根据安排,必须在28日晚将全部村民转移出去。“那就挨家挨户动员!”董云鹏一遍一遍地在村里穿梭,原本穿的雨鞋被灌满了凉水,他不得不换上拖鞋,一双脚被泡得发白。
28日晚,常州村村民全部转移,只留下董云鹏和几个村干部留守。虽然村委会离家只有100多米,但他已经2天没有回家了,“家里人都已经转移,我就在办公室将就将就”。
“应转早转、应转快转、应转尽转”,面对山洪威胁,蓟州区防办统筹协调,在广大党员干部动员、组织下,当地争分夺秒将受威胁区域群众撤离。截至28日23时,蓟州区累计安全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0527人。
在下营镇下营村参与完成转移群众的工作后,蓟州区礼明庄镇党委副书记张学超连衣服也没来得及换,又赶到了常州村支援。
“我之前在下营镇干过,我熟悉情况。”28日一早接到通知,张学超二话没说驱车直接扎到了受灾严重的下营村组织村民撤离。他挽着裤腿站在受损的道路上,小心地指挥着抢险车辆,眼神虽然有些疲惫,但依然坚定。“我是带着感情来的,必须倾力而为。”张学超说。
像张学超这样“逆行”的人还有很多。驻蓟部队、消防、蓝天救援队等7支专业救援队伍千余人赶赴现场救援,开展受灾群众转移、抢修道路、疏导交通等工作;天津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天津市地质研究和海洋地质中心两支专业队伍驻守蓟州北部山区一线,加密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
从28日凌晨2点被雨声惊醒到29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近40小时的时间里,国网天津蓟州公司下营供电服务中心主任徐璐只睡了不到3个小时。
尽管在降雨来临前就全员上岗待命,尽管有多次电力应急抢修经验,尽管已经做足了应急预案,但这场极端降雨还是超乎了大家的想象。
“从28日4点24分到5点34分,短短一个多小时,一个接一个抢修报警不断传来。”徐璐说,“国网天津蓟州公司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一级响应,迅速派出抢修人员、抢修车辆、发电机和应急发电车等设备同步开展作业,全力以赴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现场可靠供电。”
汛情发生以来,国网天津蓟州公司已累计投入抢修人员261人次、车辆65台次,调配发电车33辆、发电机54台。当前,仍有11支队伍、152人正在紧张地开展抢修、复电工作。
29日16时起,天津市防汛三级应急响应调整为针对宝坻区、武清区、宁河区、滨海新区4个区的市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其他区解除天津市防汛三级应急响应。听到这个消息的徐璐看向窗外已经放晴的天空,长舒一口气,很快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之中。(记者黄江林、尹思源、李然)
汇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